到底啥原因,会让你讨厌上海,没有理由的
-
这几天,一个非常喜欢我的朋友从外地来上海找我玩。虽然她很喜欢我,但她对上海却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不喜欢。经过两天愉快的游玩后,她离开了。我们去了广富林遗址公园,匆匆逛了外滩夜景和南京路步行街,但即便如此,她依然觉得上海并不适合自己。
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我想说的是:如果你在上海待不够3到5年,没有在这里努力奋斗、生活和工作,是很难真正体会到海派文化的魅力的。那些已经在上海扎根多年、成为“新上海人”的朋友们,都非常热爱这座城市。
为什么有些人会不喜欢上海?
其实不用多说,大家可能都能猜到几分。外界总是流传着一些关于上海人的刻板印象,比如冷漠、排外、爱炫耀等等。但上海人自己往往不太反驳这些观点,因为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帮弄搭噶伐啦,帮无搭嘎伐啦。”翻译过来就是:“跟你没关系,跟我也没关系,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挺好。”
关于友情
上海人对待朋友非常珍惜,会尽自己所能对你好,但同时也有很强的边界感。我们不太喜欢主观地给别人提建议或出主意,更倾向于认真分析后让你自己做决定。如果是在自己不懂的领域,就会选择闭嘴认真倾听。这是因为我们很怕朋友吃亏,但又不愿过多介入他人的生活。
关于借钱
在上海,很多人不太愿意对外借钱,也不太喜欢向别人借钱。有时候甚至会主动给一点钱帮助别人,但根本没打算要回来。这种观念可以总结为一句话:救急不救穷,帮笨不帮懒。举个例子,之前有个朋友因为生意失败欠了很多钱,后来出去重新创业了。只有上海的一些朋友没有追着他要钱,而老家那边的人却纷纷起诉了。
关于排外
其实,“排外”这件事完全不存在。上海有3000多万人口,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外来流动人口。如果没有包容的心态,上海怎么会有今天的发展呢?如果一定要说“排”,那排的是懒惰、不讲道理、没有底线和规矩的人。上海人非常注重规矩,哪怕喝酒时聊到事情,也坚持“酒归酒,事归事”。
关于爱秀
每个地方都有些人喜欢炫耀自己的生活,这其实跟有没有条件有关。之前群里有个朋友喜欢分享自己的高端日常生活,结果被大家误解,最后愤然退出。其实,这种没有目的性的分享,很多人不理解,但这只是个人习惯而已。所以,我们需要更强的包容心!
最后谈谈包容性
上海被称为“海纳百川”,正是因为它的包容性让人感到舒适。就像我一样,任何事情、任何人都可以理解和接纳,只要不违法、不违规、不破坏道德、不影响他人就好。毕竟,民主和自由的前提是不侵犯别人的权益。
哔哔拉拉说了这么多,其实是最近有感而发。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?
标签
#男人四十 #自我成长 #不被人理解 #讨厌没有边界感 #发自内心的疑问 #不被理解是常态 #内心世界的日常叨叨 #上海 #边界感很重要 #难以理解的人和事 #80后 #内容过于真实 #现代人精神状态 #为什么要去大城市 #原因在自己 #所以困住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-
6【长按复制这条邀请码消息,打开小红书即可加入该群】
4月27日前可加入群聊"40+i人上海本地大叔唠嗑群" CZ1510:/#s
-
上海的朋友在哪里?集合了
-
一个班里的学习委员多是容易招黑的